编者按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5年1月1日起,嘉定区精神文明办联合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文明实践在嘉定”系列报道,围绕嘉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文明实践员、优秀文明实践团队、优秀文明实践项目和优秀文明实践站(点),通过真实的人物经历和生动的实践案例,激发更多人的参与热情,共同书写文明实践新篇章。
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娄塘古镇,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新时代,食文化更被赋予了新的生机,嘉定工业区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以美食为特色,以多元的活动形式和文化内涵,不仅让参与者品味“舌尖上的好味道”,体验不一样的娄塘“食”文化,更是提升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让本土文化在生动有趣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发展。
承载古镇非遗老记忆
腊八节,嘉定工业区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内,居民们围坐在一起,包福袋、做福字板,还为消防员、外卖员等送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感谢他们的暖心付出。
“过了腊八就是年,小时候我和姐妹们最馋妈妈熬的腊八粥,现在我们做年包、做福字,就是‘口福’到了,新的一年把好运气传给你我他。”参加手工活动的沙阿婆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触满满。
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不仅是一处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基地,更是承载着娄塘老记忆的港湾。“前两天,有一位彭浦的老先生带着孙子特意来娄塘古镇参观,看到我们的非遗传承馆提供的一些老式点心,非常激动。”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负责人张波说,“看到这对爷孙坐在馆内分享腊八粥和点心,听老先生讲自己童年的故事,其中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情感际遇,我真的很感动。”
讲好中国节日新故事
娄塘塌饼非遗传承人团队成立于2019年,作为传承馆的主要指导和制作团队,成员常年开展非遗传统美食制作和体验活动,从传统食文化到传统节气、时令美食,宣传健康饮食和中国食文化的历史。除此之外,非遗传承馆还有初芽志愿者服务团队、领声红色亲子宣讲团等团体,开展各式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如今的娄塘塌饼非遗传承馆,已经是嘉定区非遗传承示范基地、上海市阳光手作实践基地、嘉定区终身教育社会学习点。“老”记忆和新故事交织,盈满着各个角落:室内的展示区里,草头塌饼、烤饼、页页松等传统食物模型整齐摆放,一旁就是新鲜设计的文创产品;院落里,“网红”玉兰树已经开始结苞,等待三月的绽放;传承馆的斜对面是印氏住宅,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现已“化身”为“我嘉书房”,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们。
“现在,我们每周都会开展一到两次的公益活动,包含‘珍惜粮食’‘绿色出行’‘尊老爱老敬老’等主题,并且都会和我们的传统食文化的手作有机融合。希望能通过这些不一样的落脚点,带动大家积极参与到文明实践中来。”张波表示。
作者:黄湘钰、陈轶凡(实习生)
编辑: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