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击铁腕治理!这项攻坚行动正在进行
每到岁末年初,各地农民工要回家过年了,通常要算算账,要把工资拿回去,要把子女的上学费、父母的养老费、妻子操持家务的费用都带回去。如何让农民工群体如期足额拿到属于自己的血汗钱是嘉定区每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心头大事。为此,嘉定区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自10月起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区水务局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工工资能拿到手,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和家人团圆。
今年以来,我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各建设工地开展了检查。截至11月,解决建设领域农民工信访问题169起,涉及农民工1822人,解决欠薪6913.04万元。在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的一般领域,我区加大了企业的排查力度,发现欠薪单位59户,欠薪人数1773人,欠薪金额2373.19万元。
那么根治欠薪的难点在哪里?
一、工程款人工费不分家,工资数额被“模糊”
少数建设工地还存在未按规定将人工费单列以及人工费专用账户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由此引发的纠纷,通常是“各说其词”。也有一些建设工地虽然建立了人工费专用账户,但部分账户只建不用,也容易引发欠薪矛盾。
二、合同约定不明确,工资支付不足额
少数建设工地与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合同工资约定不清晰。部分建设工地与劳动者在合同中仅仅约定了生活费,与员工的实际工资有较大差额,一旦发生纠纷,员工实际工资数额就会存在争议。同时,部分建设单位倾向于年底一并结算工资,不按要求按月足额发放,一旦发生欠薪就容易引发群体性矛盾。
三、违法劳务分包,欠薪脱离监控
部分建设企业在工程承包、分包方面管理不严,有的甚至违法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不具备资格的企业和个人在招用农民工时不作实名制登记、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就是一团乱麻。有时还存在“卷款后跑路”的情况,造成极大的社会隐患。
以上矛盾给欠薪根治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认为根治欠薪,不能局限于年终“救火式”的集中整治,而应当建立统一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对建设工地用工从源头进行规范,大力解决违法转包、分包和资质挂靠等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强化日常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
一、重统筹,明确专项工作目标
为做好根治欠薪工作,11月15日至25日,区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动员部署会议。在第六次联席会议上,副区长李峰对根治欠薪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要求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协作、切实注重根源整治,抓初抓小抓实,全面推进“四个全覆盖”、“两个清零”的工作要求,即实名制、按月足额支付、专用账户、总包代的全覆盖;2019年10月底前发生的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和国企项目欠薪案件在2019年底前全部清零,其他欠薪案件在2020年春节前及时动态清零。此外,我区提出了“一案一措施、一案一专班、一案一清零、每周一上报”的工作措施,并于11月27日启动了“冬季攻坚行动”。
二、重协作,开展联合专项行动
为了保证“冬季攻坚行动”的顺利开展,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各工程建设主管单位组成8个工作组,抽调了9名骨干监察员,对全区331个建筑工地开展联合检查。为保证检查质量,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联合区建管所制作了一份全新的“考核检查表”,将26项内容一一列举在其中,逐项排查人工费单列书面材料、公司开设的工资专用账户、办理工人工资卡等内容,确保欠薪企业无所遁形。区建管所也首创性地制作了一份《嘉定区房建工程规范用工指导手册》,从规范用工基本流程、劳动合同签订、三本台账、按月足额支付、分包委托总包代发、考勤、农民工维权等环节进行了科学设计,夯实企业规范用工基础。
三、重威慑,建联合惩戒机制
为进一步加大根治欠薪的威慑力,区联席办从行刑衔接、信用惩戒两个角度,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着力打击重大恶意欠薪行为。今年以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联系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构建完善行刑衔接制度,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欠薪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类型及标准,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凡是投诉事实清楚、证据齐全案件,即收即立、快速审理、公之于众,形成震慑。截至11月底,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2件,公安机关已全部立案查处。此外,共抓获包括原有存量案件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人,对其中2人已提起公诉,为劳动者追讨工资83万余元。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重大欠薪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启动了联合惩戒机制,在嘉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发布,让“老赖”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