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大走访】社区配不到药? 别急,区卫计委有动作了
“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我们老年人看病配药是方便多了,但总有缺药的情况,不能一步到位……”
“我们也希望延伸处方能方便更多的社区患者,医药同步,更好满足签约居民需求。”
随着大调研大走访的不断深入,居民患者和家庭医生提出的“社区配药不全”的问题已提上解决日程。日前,区卫计委又有了“大动作”——启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上下统一,灵活调整用药目录。这相当于将大医院的药房搬进了社区,未来,签约患者将享受到更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了。
深挖始末 细查原因
1.目前,药品采购“两票制”尚处于起步阶段、药品采购招标流程较复杂,在相关环节和手续上还需一段时间,导致部分药品缺货。
2.由于卫生、医保等新政策的实施,医保编码经常调换、药价也时常变动,导致了采购过程中变得繁琐,延长进药的时间。
3.原材料涨价,特别是低价药品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药品供应出现短缺。
4.药品供应上抢救药优先保障二、三级医院,造成该类药品短缺现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尤为突出。
5.部分医院药品采购方法落后及少数采购员责任心不强,导致对药品使用情况的预估不足、采购不及时、遗漏等。
6.部分患者在社区卫生中心“点药”,要求医生必须开具与上级医院同品名同规格同厂家的药品。
实招迭出 精准施策
社区药品短缺问题非一家之力即可解决,需要多部门、企业、基层单位的协同配合。因此,区卫计委召集区国资委、中心医院和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召开专题会议,共商对策,发力助推问题解决。立足本职,将从以下几方面施力。
1.“先试点”——目前,在中心医院一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亭医院一安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启动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药品目录上下统一,灵活调整用药目录。下一步将逐步在医联体内的各级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2.“严管理”——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各单位每月对本院药品种类、用药情况及医保代码进行梳理,加强与临床沟通,优化采购方法、及时准确把握药品使用状况与库存状况,做到及时采购、出入库。
3.“定承诺”——与药品流通企业签订药品质量管理承诺书,要求企业按医疗机构采购单保质保量及时配送。
4.“重宣传”——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对医务人员定期开展药品相关政策培训。积极开展药品合理使用宣教,让居民了解合理用药的意义。
在走访居民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居民对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还不了解,在此也宣传和介绍一下这两项“便民利器”。
1.慢病长处方:
申请对象:纳入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的“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要长期服用治疗性药物”的已经采取治疗、服药依从性好的慢性病病人,并已与家庭医生进行“1+1+1”签约的服务对象。
申请流程:自愿向签约家庭医生提出长处方申请,经家庭医生核实,为病人开具1-2个月的长处方。
特别说明:若是病人原来在上级医院配的,本社区没有的非基药品种,可以向家庭医生申请增加药品,但目前限于诊断明确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后遗症、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病人,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他病种。按照处方管理要求,最多一次开5种药物。
2.延伸处方:
申请对象:“1+1+1”签约、病情稳定的病人,可以通过家庭医生获得之前在上级医院使用的药品。
申请流程:向签约家庭医生提出延伸处方的申请。
特别说明:延伸处方药品目录由市级层面建立,原则上处方延用药品应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原因没有配备的药品。一般来说是本市基本药品目录之外的非基本用药,也包括(非基层使用的基药),目前有490多种。可以配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不收取额外费用。
两项利器的优势:1.“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病开药取药,不用奔波到二、三级医疗机构。2.“惠”,居民可以算一笔经济账:在社区医院挂号免费,医保报销优惠,同样品规的药物,社区比大医院价格至少便宜15%左右。3.“省力”,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人数较少、就医环境也较为舒适,省时省力。
(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