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的生活垃圾分类“怎么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垃圾围城”日益凸显,已经成了城市生态发展的“绊脚石”。嘉定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供的“一手数据”给我们提供了详实的信息。目前嘉定“垃圾围城”的“战役”,也已经打响!
嘉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现状
现在嘉定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是如何开展的?
首先是通过“绿色账户”激励居民在家里自觉分类,目前全区有17万余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绿色账户”行动。而对于部分没有分类的垃圾,则采取“二次分拣”。两者每天约有37吨湿垃圾实现干、湿垃圾源头分类、分流。
农贸市场是“垃圾大户”,这个如何做到源头分类?
目前嘉定对果蔬菜皮采取单独分类、单独收运的摊贩,实行垃圾处置费减免措施,每天约有60吨果蔬菜皮被分流进入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系统。
嘉定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有哪些基础保障?
嘉定共有中转站(小压站)11个,相关作业人员(含志愿者)820余人。作业车量达到184辆,其中居住区湿垃圾专项收运车102辆、餐厨垃圾车12辆、干垃圾车58辆、有毒有害物收运车12辆。且所有车辆安装了4G系统,实时监控。
分类出来的垃圾如何处置?
一、干垃圾:
分别进入江桥垃圾焚烧厂和再生能源利用中心,进行焚烧发电。
二、湿垃圾:
①就地处理:已有17个小区、5个单位配置生化处理机,日均处理量约20吨。②就近处理:在马陆等5个街镇,建设小型湿垃圾处置站,经加工后制作有机肥料。③集中处理:部分餐厨垃圾、果蔬菜皮进入华亭环兴厂进行集中处置,作为花卉有机介质进行资源化利用。
嘉定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前面的单位
博泰新苑:通过政府补贴,委托第三方开展低价值废旧物资回收,规范回收流程。结合绿色账户积分制度,将废品卖给专职回收人员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并记录在册。每月底居民凭积分,兑换垃圾袋、洗衣液、肥皂、百洁布等日常用品。
安亭小学:校园内提倡师生进行干、湿、有害、可回收垃圾分类,尤其在食堂内专门设立了干、湿垃圾分类回收桶,所有师生用餐后都由专人将剩饭剩菜进行分拣,倒入食堂后门的湿垃圾桶中,由安亭环卫公司的餐厨垃圾车上门收运。
虽然嘉定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做了很多工作,也已走在全市前列,现在每天“分类”量已达到120吨,但相比起嘉定每天产生的1785吨生活垃圾,还只是“冰山一角”。相比起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生活垃圾,我们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更是任道而重远。
造成生活垃圾分类“不尽人意”主要原因
缺少市场化动力机制
①“绿色账户”随有政府主导推动,但积分兑换渠道较少,年轻群体参与度较低。②分拣服务队伍全靠政府购买,可持续性不强
缺少严格的法律约束
缺乏法律强制约束、垃圾按量收费等制约措施,难以对分类责任人进行约束。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垮塌
受当前整体市场环境影响,低价值废旧物资回收率较低。导致大量低价值垃圾得不到有效分流,增加了生活垃圾处置负担。
部分物业参与度不高
物业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居民源头分类的行为习惯。
“垃圾围城”嘉定将怎么“破”
全面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2018年重点推进餐饮单位和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单位湿垃圾应收尽收。
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范围:巩固已分类农村实效,在辖区10个规划保留村庄推行农村分类。
提升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实现湿垃圾分出量达到150吨/日。
建设科普教育中心:以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为平台,建设垃圾分类科普教育中心。
将垃圾分类纳入物业服务标准体系:引导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管理。
逐步建立低价值废旧物资回收系统:组建100余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完善全程分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