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他们“清新呼吸”? 嘉定着力构建优质“生态圈”
习近平主席说,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李强书记指出,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活市场竞争、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嘉定区新增注册企业超1.8万户。截至今年8月,全区实有企业户数18.6万户。由于受自身及外部因素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压力重重,举步维艰。
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嘉定区经委对辖区中小企业进行了系统性走访排摸,认真倾听服务对象的感受和诉求,深入全面了解企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经梳理分析,主要以下几点:
1、发布渠道多、政策信息传达不畅。目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种类繁多,分布在各个职能部门,呈现“碎片化”状态,企业很难在第一时间内知晓,往往错过申报时间,从而制约企业发展。
2、需求多元化、服务机构良莠不齐。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方面,亟需专业机构服务指导。一些优质机构收费极高,企业无力承担。而中低端的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等却普遍存在着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土地、产房为租赁性质,融资中因没有土地权证,不能给银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尽管有良好的现金流,仍然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一些中小企业在申请专利保护措施中,发现自己的专利技术被内部技术人员偷卖给其他企业后,想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竟发现自己与该技术人员之间居然没有签订保密协议。
3、家族式管理、未来发展方向不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不少采取家族式管理,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高端技术应用等不掌握、不了解,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不明确。
如何让企业在嘉定的投资热土上“清新呼吸”?区经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狠抓各项举措落地,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构建优质服务“生态圈”。
推广“企业服务云”、“线上”便捷服务
由市经信委牵头筹建的上海市企业服务平台于今年初正式“上线”,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策服务、一门式专业服务、一网式政务服务等功能。
为广泛宣传该平台,区经委结合走访调研、政策宣讲、企业开办、企业办税等活动,向本区域企业积极推广“企业服务云”;在园区大厅、企业服务窗口设置易拉宝,发放宣传页等;在园区内部LED等多媒体终端播放“企业服务云”视频等,让更多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云”。
截至8月底,该平台总访问量突破216万次、新闻发布1234条,政策发布1102条、处理企业诉求1218个、入驻364家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产品超过2800个,累计接单超2.4万次。
建立1+12+33+N体系,“线下”贴心服务
通过政府主导、区镇联动、多方参与的方式,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点,形成“1+12+33+N”的服务架构:“1是嘉定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2是各街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33是经济小区,n是社会服务机构”。
服务触角更广泛。从单一的政府部门,延伸到各街镇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园区、楼宇,使服务机构设置前移、服务工作重心下沉,让服务触角面向更多的中小企业。
服务内容更丰富。政府部门主要提供政策指导、统筹协调等服务;各街镇、园区可以提供具体工作指导、事务代办等服务;社会化服务机构根据专长,可提供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更全面地解决企业各类需求。截至目前,由我区推荐申报、且成功认定的上海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共24家,其中经济小区就有11家,总数占全市1/10。
服务队伍更充实。原先开展企业服务工作仅依靠政府部门自身的力量,现在通过网格化服务体系搭建起了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的桥梁,使得企业服务的队伍不断扩大,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优化各类服务项目,“个性化”精准服务
完善全年服务计划。在服务产品、服务机构上下足功夫,根据企业需求研究制定全年服务计划,再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服务机构参与企业服务工作,加强服务团队素质,优化服务项目。
开展政策培训班。针对企业提出的政策不明等问题,今年特别开设产业、科技、人才政策培训班,主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技术改造专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人才引进、居住证积分等热门政策展开重点讲解。
推出“精品”课程。开展了“一对一”诊断咨询服务、EMBA总裁研修班、生产运作管理、产业转型升级等课程。今年5-9月以来,共开展服务课程18场,“一对一”诊断走访企业19家,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业92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