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频道>调研手记

调研手记

半年走访66个对象 让法律条文不再"冰冷"

来源:上海嘉定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传递人民法院温度”——嘉定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周咏梅。

  

大调研工作开展以来,每周四我穿梭在徐行镇的小街小巷,和同事一起走村进企,了解基层群众需求,倾听收集意见建议。

这一天既是我的调研日,也是我打开接触最基层群众的一扇窗。

半年里,走访了三个社区24户居民、两家村级党支部、两家律师事务所、两家私营企业、人民陪审员36名,共计走访66个对象,顺利完成走访调研任务。

从收集上来的调研问题来看,主要集中于基层社区治理、养老医疗、拆违动迁、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民间借贷纠纷、宅基地资源盘活、法治环境建设等问题。

  

调研伊始,我常常在思考:这些民情民意与法院工作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在哪里?如何守护辖区内的公平与正义,让法律更有温度呢?

随着调研的开展,我越发地感受到这次走访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次成长更是一种转变,让我从校门到机关之后,真正迈进了“群众门”,是我群众工作经验的大积累,增长见识、磨砺心性,接触社会。

大调研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洗礼的过程。

大调研要关注群众身边的“柴米油烟酱醋茶”,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在政府相关行政服务部门办理业务时,也感受过排队时间长、办理手续复杂等问题。

在走访社区时,我们看到了启源社区现代化的服务大厅窗口,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服务,大大提升办事效率,方便市民日常生活。

  

这件事很大地触动了我,我们法院窗口接触广大当事人和群众,面临的情形和社区类似,我们也要借鉴社区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对立案管理的新需求。

在走访动迁小区时,因为老年人比例多,因此居民最盼、最急的问题主要是对公共医疗设施的需求。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国每年为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包括体检在内的健康管理服务,但大部分居民既不知晓政策也不愿意参与,通过询问了解,主要是因为去体检的路程并不便利。于是该社区打算在周边建设公共医疗室,另外针对老年人血压较高的普遍现象,采取每周一次的上门量血压服务。

  

我觉得,社区管理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换位思考,将自己置身于人民群众当中。

没有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司法为民就难以找到坚实依托。

在走访企业时,我们发现,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防范风险和法律意识,遇到纠纷矛盾时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利益。特别是近些年出现的民间借贷纠纷、“套路贷”、涉众型经济案件等现象,给部分群众和企业带来极大的困扰。

  

他们对于专业法律知识的渴求也让我们看到,坚持司法为民不只是在诉讼期间彰显,而是需要进一步密切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把专业法律知识高效地传递给企业和群众。我觉得,作为法院干警,要努力使法律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通过详细剖析这些案件特点、发生原因等,及时给企业和个人提出防范建议。

在走村入户时,我也看到心系百姓的年轻村书记,围绕着辖区内群众反映的问题,加班加点各方奔走。村拆迁、拆违工作与我们法院执行、案件审判工作常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大调研,及时了解基层需求和困难,加强交流,协作解决。

  

大调研开展以来,作为一线的基层法院干警,我深切地体会到“勇于担当”的重要性,它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位法院干警坚定信念、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甘于奉献,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传递人民法院温度,唯此行而致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