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农房翻建难题 提升农村宜居环境
农村老房年久失修,近期没有动迁规划,想翻建又不行,为了安全起见,只能临时加固一下。到了台风季节,住在里面觉得不踏实。有的村民儿女要结婚成家,或者家里添了人口,城里房子买不起,迫切希望能翻建房子,住得宽敞一点。
农房翻建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焦点,也是不少村民的殷切期盼和呼声。如何解决农房翻建难题?来看看安亭镇党委书记的调研手记。
把脉农房翻建难题 提升农村宜居环境
安亭镇党委书记 陆强
大调研启动以来,走村串户成为我们乡镇干部的一种常态,其中农房翻建一直都是“必谈话题”。
走访中发现,大部分村民的房屋比较破旧,有的希望动迁,有的则表达了翻建的意愿,希望房子能盖得“好一点、大一点”。大家都盼着政府的政策能快点出台,改善家里的住房条件。
安亭镇目前有行政村42个,村民组263个,农户5万余户。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南安村、星塔村、向阳村等在内的22个村,希望动迁的有2766户,意愿翻建的达1013户。尤其是处于规划控制区内的农户,由于其农房在3至5年内暂时没有动迁计划,翻建诉求更为强烈。
而目前农村房屋翻建,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翻建需求大,政策有瓶颈。安亭镇现有农宅6752幢,房屋大多建于80年代,基本都处于年久失修、房屋陈旧状态,约80%左右的房屋达到翻修的标准。然而,由于许多村的村庄规划尚未编制完成,村里暂时无法受理农民翻建房屋的申请。此外,在原有的住房管理办法中,有关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村人口计算标准、农民建房中的占地面积和房屋高度等控制标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需要,亟需修改或完善。
翻建违规多,监管无抓手。有些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有翻建需求的,大多是用来出租。据统计,6752幢农房中,用于出租的占比超过80%,租住来沪人员近6万人。有些村民翻建房屋时,在不增加宅基地面积和房屋总高度的情况下,采取降层高、增层数、前后分隔等方法,由原来的三上三下6间变为9间,最多的甚至达19间,容易形成农村群租潮。而对于此,缺少相关的监管办法和措施。
为此,我们在充分调查排摸、细致梳理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寻找对策。
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施策统筹推进
一是做到规划先行。统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农业布局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加快编制完成村庄规划,根据规划有序推进农房翻建。
二是分类推进实施。对于非保留保护村,已经划入动迁区域内,5年内即将动迁的,原则上以修缮和加固为主,并按照既定的动迁规划有序推进。对于规划保留保护和短期内不动迁的村,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宜居家园建设要求,制订相关标准和方案,逐步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完善,积极实施“村庄改造+农房更新”工程,允许农民依法依规修缮、翻建或新建住房。
三是兼顾城乡统筹。在保护农村历史文化和乡村肌理的前提下,对村庄注入新的现代元素,使村庄与城镇及周边地区互联互通,形成生态优良、宜业宜居、产业融合、乡风文明、充满活力的农村新社区。
加强监督管理,全程管控杜绝违规
制定《安亭镇农村村民危房翻建管理办法》,规范农村村民房屋更新工作流程,从建房前、建房中、建房后对农村房屋翻建进行监督和管理。
一是充分了解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房屋翻建申请,首先充分了解动机,是自住还是用于出租,有无迫切需求等;其次进行严格审查,由村委对房屋翻建条件进行鉴定并予以公示,征询四邻指界意见,签订承诺书等。
二是合理规划设计,体现宜居要求。在规划设计中,兼顾村民住房需求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由专业公司提供设计样板图,供村民选择参照,既保证外部形象整齐美观,也保证内部构造合理宜居,避免违规操作、违章搭建等行为,确保农民建房的质量和安全。
三是强化属地管理,严防违规翻建。各村切实担负起属地责任,要积极利用村规民约进行教育引导,防止违规翻建;并对违规村民在评奖评优资格、相关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一定制约。
目前,区里已经出台《嘉定区保留保护村村民住房更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接下来,我们将有序推进保留保护村村民的房屋翻建工作。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向阳村,目前已启动清河组村民的农房翻建相关工作,完成了23户农民建房审批,正在进行房屋腾空拆除工作。后续,赵巷村、顾浦村等也将陆续推进。
在此过程中,我们希望继续得到市、区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农民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农民建房面积标准制订、针对农村住房困难居民的住房保障机制以及长效监督措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农房翻建工作,既涉及村民最基本的“安身之所”,又展示乡村振兴的外在形象,是农村治理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努力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安亭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农村更美丽宜居,让农民的生活更富足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