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微治理
如何让居住环境更好?如何缓解小区停车难?垃圾分类工作如何持续深化?在今年的区“两会”上,在代表和委员围绕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微治理”成为了高频词汇。
所谓“微治理”,是指通过社区内各类群体或者联合街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以具体问题为对象,实施社区微更新、景观微改造、微议题讨论等,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微治理”关注的是城市建设中一些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小、急、难民生项目,这些社区居民生活的“痛点”问题,也往往是政府部门管理的“盲区”。目前,嘉定一些街镇已开始尝试“微治理”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真新街道是全区人口最密集的街镇之一,辖区面积5.34平方公里,共有18个社区,常住人口近13万。近年来,停车难、绿化少、公共设施老旧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微更新”改造项目,发动居民自发参与,挖掘多方社会力量出资、谋策,不少小区在有限空间上增加了绿地面积和体育活动场所,让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
“居民要什么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通过大量的前期走访、调研,实地了解居民需求后,才做出的决定。” 区人大代表、真新街道铜川社区社工站副站长高燕说,“微治理”打破了顶层需求层层下压的框架模式,实现自下而上去做居民真正需要的项目,“让居民感到更贴心、也更有归属感。”
从政府“配菜”到百姓“点菜”,“微治理”不仅能高效解决民生大小事,也成为拓宽群众参事议事渠道的主要载体。在安亭镇红梅社区,以“微治理”项目为依托,搭建居民参事议事平台,成立“有话大家说”议事室,梳理分析社区管理重点难点事务,不定期邀请社区居民参与讨论,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先后讨论并落实完成了小区门禁系统安装工程、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实施等,逐步形成了“有问题大声说,有困难大胆讲,有意见大胆提,问题共同解决”的社区自治氛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惠民生。未来,嘉定将在全区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搭建“微平台”,收集群众的“微治理”心愿,并将这些“心愿”分类整理,逐一落实。“这些手段可以让网格化内产生的问题,或者是老百姓的需求,得到更快捷高效的解决,也对我们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区人大代表、外冈镇联勤和城市综合管理中心主任时拥军说。
作者:嘉融媒记者王安琪
编辑:王丽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