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4/14 10:43:18

初心党课,我心澎湃!

来源:上海嘉定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从2017年11月初至今,澎湃新闻记者深入中共一大会址,采访近千名人物,以日记体的形式,讲述所见所闻,持续书写着寻找初心的故事,最终汇集而成 “中共一大会址日记”系列专题报道,共计刊发500余篇稿件,总点击量超3亿次,系列报道已成为澎湃新闻精心打造的知名红色IP品牌。

作为该品牌的线下延伸,今天下午,由澎湃新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联合主办的“中共一大会址日记”初心党课第二场来到了嘉定区工人文化宫。

“记者的日记中不仅有历史里的革命先烈,也有现今生活中平凡的快递小哥、萌娃、残障人士与一大会址的故事。”初心党课现场,《我心澎湃——中共一大会址采访日记》责任编辑李婉青娓娓道来书中令她印象深刻的故事。“在中共一大会址,小萌娃只要听到国歌,就会敬礼……”“快递员送快递间隙,来不及换身衣服,在一大会址认真地瞻仰学习……”“残障人士,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视力不好,但他们依然趴在一大会址里的展示框前,认真观赏……”

微信图片_20210702210828.jpg

虽然故事很短,但台下的党员、群众们却听得心潮澎湃。“深深感受到大家对党的敬仰。老师讲得非常鲜活,这样的身边事很亲切、很打动我。” 来自南翔镇党群办的青年党员周艺表示,过两天就跟小伙伴组队去中共一大会址,再好好学习一番。

为了让观众们能够更全面、贴近地了解可歌可泣的革命家张人亚,他的侄孙张建一也受邀来到现场,分享了张人亚和父亲誓死守护党的文件和书刊的故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张人亚和父亲的赤子之心,他们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和对家国奉献的情怀,是那么单纯、热烈,非常震撼人心。”党员们纷纷感叹。

微信图片_20210702210831.jpg

革命文物是红色历史的重要见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藏品保管部工作人员赵嫣一在《我在一大纪念馆修文物》的演讲中,深情讲述了自己仿制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文全译本的经历。赵嫣一表示,“‘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是对技艺的追求,是对工作的执着。仿制文物既保护了珍贵的文物原件,也能更好发挥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革命文物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展馆的宣传教育作用。”

微信图片_20210702210835.jpg

现场,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的出现,将整场党课推向高潮。“出发去武汉前,几位女队员穿着皮鞋、短裙来了,一问原来是中断和男朋友的约会,赶紧冲过来的。当时真的非常突然,大家都没想太多,直接逆行出征。”郑军华从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开始,讲述了自己作为领队的所见所闻。“当我们发现所学的知识不能运用,看着病人一个个去世,却根本不知道原因,我们争得面红耳赤,都哭了,媒体上说‘夺命金银潭’,对我们来说是‘抢命金银潭’……”

微信图片_20210702210838.jpg

四位讲述者的故事结束,现场聆听的观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红色精神的讲述者,几位老师把这些故事讲得深入人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党课主讲者们就是这样的光和火,未必耀眼,但是温暖人心。”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出席本次活动。

57902462b9184a7b90a36423c3ecbbc2.png

文字:周玉林,视频:李佳祺,编辑:沈悦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