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23/4/14 10:43:18

喜迎区七次党代会 | “这五年,新房终于开建,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源:上海嘉定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区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嘉定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功能品质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你的身边发生了哪些看得见的变化?

喜迎嘉定区第七次党代会,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五年·看见”系列,邀请市民分享身边的变化。一起来看看,他们眼里的这五年。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36.jpg


无人农场

这五年,我看见农耕作业人工少了,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38.jpg


刘波 | 外冈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外冈镇粮食生产合作社社长

我叫刘波,是外冈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外冈镇粮食生产合作社的社长。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40.jpg


2015年之前,社里农机手年龄普遍偏大,农业机械也都有些年头,加之土地不够规整,因此机械化率并不高。拉皮管、打药水、施肥,这些农活大都靠人工完成,一干就是一整天,又累又繁琐。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42.jpg


后来随着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不断推进,镇里逐步对原来分散的宅基地进行集中复垦平整、连接成片,进一步扩大了“万亩良田”的规模,为种植全程机械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渐渐地,我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也让我看到了奔头。2018年,我们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原先最繁重的插秧,一亩地要2个人干上一天才能插完,机械化之后,只需一人驾驶插秧机、一人放秧,最快半小时就能完成。人力的节省、作业精度提升,我的收入也翻了几番,从原来的每年3-4万元增加至10-11万元。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44.jpg


去年,我们又迎来了数字化无人农场,现在只需打开手机上的操作系统,点击“启动”按钮,农机就能按照规划路线自动进行农事作业。而我也无需下地,通过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便能掌握现场情况。当我想了解水稻长势时,只要打开手机APP,虫情数据、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等数据一目了然。这些精准的数据,为农事作业提供了依据。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348.gif


五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农活变得越来越轻松。“十四五”期间,我们还将围绕1.7万亩高水平粮田,推进数字化无人农场产业片区建设。站在智慧农业的时代风口,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27.jpg


周泾村

这五年,我看见村里的路宽了、水清了,新房子也造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29.jpg


戴永方  |  外冈镇周泾村村民

我叫戴永方,是外冈镇周泾村村民。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周泾村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64年。这五年来,我看着村里的羊肠小道变成柏油马路,臭水沟变成清澈河道,斑驳墙面变成美丽墙绘,破旧危房变成崭新别墅……这些变化都令我惊叹。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31.jpg


我们村有条周泾河。五年前,这条河水质浑浊,水草多、垃圾多、渔网也多,两岸杂草丛生。2017年,周泾河开始疏浚。经历了河道清淤、护岸建设、绿化种植后,这条河焕然一新。现在我每天吃完晚饭都会和老伴来这里走走,开阔的河面、干净的水质、养眼的水生植物,放眼望去真是一种享受。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33.jpg


我们的住房条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家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墙面一到黄梅天就出现霉变,墙体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裂痕。2020年5月,村里农民平移集中居住项目(一期)签约一启动,我第一时间提出了申请。去年11月,盼了好多年的新房终于开建,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每天去看看房子的建设进度也成了我的新习惯。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36.jpg


我的新房子东面是顾浦河,西面是农田,南面是鸡鸣塘,北面是特色蔬菜基地,还紧邻望安公路,地理位置非常好。原来我住的地方到公交车站要走上起码半个小时,很不方便,而新房子就在马路边,走一小段路就能到公交站,出行方便多了。除此之外,燃气、污水管网、道路绿化等公共设施也一应俱全。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538.jpg


现在,我们都盼着新房早日完工,一家人舒舒服服地住进去。期待下一个五年,我们周泾村会发生更多新的变化。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42.jpg


毛桥集市

这五年,我看见华亭的人气越来越旺,游客接踵而至。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44.jpg


凌燕华 |华亭果农

我叫凌燕华,是华亭人,经营着一家果园,喜欢用抖音记录生活点滴。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46.jpg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从那之后,拍抖音、刷抖音成为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抖音账号粉丝越来越多,不少粉丝也会慕名而来采购新鲜水果。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48.jpg


2018年,毛桥集市开业,来华亭的游客越来越多,果园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一到节假日,不少去毛桥集市游玩的游客都会来我的果园转转,捎几斤水果回家。“没想到华亭不仅水果好吃,风景秀美,吃喝玩乐的设施也很齐全。”这是我听到对华亭最多的褒奖。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50.jpg


2019年,愚农庄园对外营业,华亭的人气更旺了。一到节假日,吃饭要提前预约才不用排队。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52.jpg


如今生活在华亭,不仅能吃到酱缸爿、草头塌饼、三角塌饼、小糖心饼等本地点心,还能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农闲时,我也不用驱车去外地欣赏美景,家门口就能赏花赏草,走累了,去茶室歇歇脚、喝喝茶,与好友唠唠家常,不亦乐乎!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653.jpg


听说华亭还会新建一座集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亲子集市,我相信未来五年华亭的人气会越来越旺,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905.jpg


娱乐方式

这五年,我看见生活方式丰富了,娱乐方式多了,农民的幸福感提升了。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907.jpg


金友祥 |  华亭果农

我叫金友祥,今年84岁,是土生土长的华亭人。

可能是年纪大,视力大不如前的缘故,这几年比起看电视,我更喜欢听广播。我记得是2016年,镇里推出“连心”小广播,自此,守在广播前听广播成为我每天最期待的事。小广播开头的音乐成为提醒我做饭的闹铃,每当音乐响起,我就知道是上午10点了,要开始跟老伴一块做饭了。广播里的两位主持人说的是华亭本地话,播报内容既有华亭近期发生的新鲜事、老百姓身边的趣事,也有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如今,“连心”小广播已成为华亭地区很多老人爱听的节目。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909.jpg


相信不少“40后”“50后”和我有一样的爱好,那就是看戏听戏。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910.jpg


2018年夏天,华旺社区举办第一届“华旺之夜”。我记得身边的老伙计们听说有专业戏曲团队要来演出,当天傍晚,他们带上蒲扇,早早地骑着“老坦克”到华旺社区等待开场。这场演出很精彩,演员们的唱腔、走位、动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几年,越来越多高质量戏曲演出送到家门口,让我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


微信图片_20211119203913.jpg


我对种花养花也有着特殊的感情。2018年开始,每年一到菊花盛放的季节,华亭的市民广场都会展出菊花、三角梅等秋季花卉。通过这项活动,我和花友们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我们经常聚在一起聊聊养花经。

这几年,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相信下一个五年,生活会更加精彩。


微信图片_20210910211023.jpg


作者: 通讯员邓妙华、戴静瑶
编辑: 卢泽斌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