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频道

嘉定数字化转型

一年之计:他让更多葡萄“挂”上网

来源:上海嘉定 作者: 浏览次数: 【字体: 浏览:

编者按

眼下正是春耕的重要时节,农人们正忙碌着为一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全区公益性地产农产品统一销售平台——“我嘉生鲜”微信商城作为销售载体,目前运营团队由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二代”组成。即日起,嘉融媒策划推出“一年之计”春耕系列报道,从“农二代”的角度描绘嘉定农业发展的力量。

今天,让我们走近上海市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对象、上海惠娟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樊江锋,一睹春日葡萄园的繁忙之景。

“我感觉自己像名理发师”

这个时节走进马陆镇大裕村,闯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碧绿。葡萄藤缠绕在架子上,白色花序点缀其中,葡萄芽已初显。两三个月后,藤蔓上将结出丰硕香甜的葡萄。

樊江锋正忙着和工人讲解修剪花序的步骤,只见他将6厘米的卡尺对准花序,“从穗尖开始,6厘米以上的多余花序要全部剪掉。”

微信图片_20230419200011.jpg

在葡萄种植方面,樊江锋有一套自己独到的经验。葡萄藤每隔25-30厘米留一根枝条,每根枝条上保留1-2根芽……这种简单化、标准化、不追求产量的种植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一棵葡萄的光照和养分。“这就像是给葡萄做‘计划生育’,保证每一颗葡萄‘优生优育’,葡萄的口感会更好。”樊江锋说。

在农学科研专家的帮助和樊江锋的不断尝试下,葡萄种植的难度逐渐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有了较大提升。“我们原先的葡萄种植管理更依托于熟练的操作工人,现在通过科学的种植方式,对工人进行简单的培训,所有工人种出来的葡萄品质都能相对标准化。”樊江锋说。

微信图片_20230419200014.jpg

回溯整个春耕阶段,从抹芽、定梢,到现阶段的整理花序,樊江锋手中总是拿着一把剪刀,“我感觉自己像名‘理发师’,不停地修剪,助力马陆葡萄这块农业品牌越来越亮。”

当计算机专业的“农二代”回来后

今年是樊江锋从事农业的第13个年头。虽然他是在葡萄园长大的“农二代”,但一开始并没有接手父母的葡萄园。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樊江锋在外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工业地产行业,听闻父母想成立农业合作社,他决定回家帮忙,“我本身就是农家子弟,心里一直有农村情结。”

回来后,樊江锋不断扩大葡萄园规模,如今果园已达135亩。2017年,他先在大棚内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后又对葡萄树架面进行提高。葡萄结果位变高,既防止了葡萄叶受土壤中的病虫害影响,还方便了农民、游客的采摘。

微信图片_20230419200019.jpg

樊江锋在果园中引进不少小型机械,提高工作效率。“虽然我们用了一些现代化机械,但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产方式。”他介绍,果园中的粉碎机可以将葡萄枝条磨碎,将其撒在葡萄树下,过段时间会成为渗进土壤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循环的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出天然健康、口感上乘的葡萄。目前,上海惠娟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葡萄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借助擅长的计算机,樊江锋不仅帮自家果园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还先后搭建起马陆葡萄网、马陆葡萄旗舰店小程序,马陆镇20多家葡萄合作社都入驻其中,共同享受电商销售的便利,让更多消费者可以品尝到马陆葡萄。

微信图片_20230419204022.jpg

微信图片_20230419204027.jpg

2020年,樊江锋成为嘉定区公益性地产农产品统一销售平台“我嘉生鲜”运营团队中的一员,主要负责平台的搭建、运营工作,保障小程序可以平稳有序地使用,实现果蔬24小时“不打烊”,从“田头”直达“餐桌”。

尾图.jpg

作者:撰稿奚柔、摄像徐宸逸
编辑:武利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