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暑”不尽,打造儿童友好暑期生活,“托”起美好未来
《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完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校外活动资源,持续办好“爱心暑(寒)托班”。
今年暑期,嘉定区持续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缓解小学生“看护难”问题,为小学生提供看护服务的项目实事。7月8日至8月16日期间,全区共开设办班点32个,近2000名小学生在暑托班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各级重视,责任落实:多方参与课程配送,全区各主办单位、各级团组织、地区联谊会成员单位、青年社会组织等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提供国防安全、科技科普、急救自护、文化体育、法律普及等课程。依托“数字化”技术强化安全管理,32个办班点通过“随申办市民云”接入“一网统管”系统,并实施可视化管理;面向区内在职教师、大学生和高中生,招募暑托班志愿者,通过开展岗前培训、日常管理和信用荣誉激励,确保“带班”专业化水平。
特色课程:设计优质安全主题课程,每一期的开班第一课,要求各办班点开展一次安全主题课程和安全演练,通过多种模拟演练,让孩子掌握实用安全知识技能,拉紧警惕之弦;整合多方资源,邀请特警、食安办工作人员、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消防员等走进课堂,为孩子带来权威实用的安全指导。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浸润课程,联合各主办单位,向全部32个点位配送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手工技艺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引导小朋友深度体验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和智慧,激发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引入身心健康提升课程,配送传统武术、八段锦、太极、心理健康辅导等体育锻炼、身心健康提升课程,引导小学生不断提升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南翔镇暑托班
弘扬传统文化,美育走进课堂
在南翔镇的爱心暑托班中,通过结合工艺美院的丰富资源,孩子们接触到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在专业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分别体验了绘制面具、画门神、青花瓷创意手工等传统文化创作课程。这些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华亭镇暑托班
玩转非遗·我与“皮影”相遇
嘉园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的社工们在爱心暑托班为孩子们开展了“玩转非遗·我与‘皮影’相遇”社区活动。活动中,社工们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皮影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再通过问答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了皮影戏历史起源、制作工艺、演绎技巧等知识点,在最后的皮影小人物制作环节中,孩子们在社工的指导下挑选各自喜欢的人物进行上色与组装。
通过这些美育课堂,孩子们萌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传统文化的种子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来源:团区委、区发展改革委
编辑:卢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