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 尽享文化芬芳,教化之城再出发!
编者按:追光而行,十年奋进。时间的卷轴上,铺展着嘉定昂扬奋进、日新月异的历史进程。嘉定这十年,是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的十年,是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十年,是城市功能魅力持续增强的十年,是社会民生活力持续增强的十年。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嘉定区融媒体中心推出“非凡十年”系列报道。
打造“人文魅力充足”的城市,就是要把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成为礼乐文明的教化之城和老百姓的幸福乐园,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更好幸福感和更强安全感。党的十八大以来,嘉定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共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荣互进,构筑现代化新型城市的精神家园。
以文化人,打造品质引领的文化地标
地标建筑,是一座城市独特的印记。
夜幕降临,它仿佛一个玲珑剔透的水晶盒子,漂浮于辽阔的水面之上,与自己的倒影悄声低语。远远望去,其建筑外形典雅简洁,视觉效果更是无与伦比——这是上海保利大剧院,也是嘉定文化地标之一、市民家门口的文化殿堂。
“在剧场看演出,是一种享受!”漫步于亲水平台,家住马陆镇的刘畅感叹,这个10月不仅有美好的假期,还有一连串精彩纷呈的演出在等着她,“遇到喜欢的,一定要冲!”
上海保利大剧院自2014年9月30日首场演出以来,针对不同观众群体,推出“月月有戏”“公益文化周”“漫步音乐三百年”等专题板块和系列演出,市民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对于像刘畅这样,居住在嘉定、爱好文艺的市民来说,它的出现,让他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观赏高质量的演出。
“我与上海保利大剧院缘起赖声川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直到如今仍然想着、念着,在心中无限回味;我先生最喜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舞蹈演员高超的功底拍手叫好,也为一道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电波’牵动心弦;儿子看完《白夜行》后,被充满力量的舞蹈动作与音乐深深触动,也爱上了音乐剧……”刘畅说,她一家人都是剧院的粉丝,在一次次“奔赴”中感受到这座“文化万花筒”的特殊魅力。
剧院之“大”,不仅在于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在于丰富多彩的内容。无论是首开“水景剧场”的先河,还是形成贯穿全年“四大演出季”的探索,上海保利大剧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在不断扩大,这也是它与嘉定强强联手的重要基石。
文化惠民让艺术反哺渐成气候。自2014年开业以来,上海保利大剧院累计举办各类演出和活动2236场,不仅邀请了众多享誉世界的国内外优秀艺术院团和艺术家来剧院演出,还联同嘉定区政府连续开展了各类公益系列演出、保利艺术课堂和学生素质教育等活动。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正不断塑造着嘉定的文化基调,为这座城市谱写以文化人的新篇章。
时间无言,发展可见。如今,“大屏”的电视机可以随时点播,“小屏”的网络影视作品数不胜数,更遑论还有VR、5G等新技术新产品加持,为何人们仍要奔赴剧院,只为观赏一场演出呢?
“最直观的答案是:鲜活。”上海保利大剧院董事长秦体记表示,这个问题,也许犹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无论是怎样的缘由吸引大家走进剧院,我们都希望可以为那一段不可复制的记忆,增添更多的美好。”
随着岁月的沉淀,剧院除了拥有更加成熟的舞台、更多重磅的演出之外,还有了越来越多“家人”的陪伴——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30万人次走进剧院,共同见证了这座文化殿堂的成长。
“对我们来说,观众就是家人。”秦体记动情地说,如今,来剧场听演唱会、看音乐剧、逛展买文创的场景已不再稀奇,而这些多元文化的碰撞,正成为剧场的新面孔。
展望未来,这一舞台将承载起嘉定文化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创新、艺术创作方面带来无限可能。
文化引领,让城市更有品质和温度
十年前的你,可以想象在家门口就能有富有文化底蕴且高颜值的“书房”看书、聊天、喝咖啡吗?
近年来,嘉定区探索利用优质社会资源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我嘉书房”,已成为不少市民阅读的“家”。
在嘉定,当街灯相继熄灭,阅读从不打烊。2017年至今,全区已有30家“我嘉书房”,接待读者量超400万人次,分布在住宅小区、商务楼宇、老街景区等,其中既有以传统文化展示、体验为主的南翔镇“我嘉书房”,也有满满田园风的外冈镇“我嘉书房”,让书香浸润市民生活。
一个社区书房,为何深受市民欢迎?百姓家门口的“文化客厅”又是如何打造的?
从字面上来看,“我嘉书房”的“嘉”意指嘉定,和家庭的家同音,意味着想来就来,只有自家书房才能做到——24小时无休开放,多功能、自助化的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纳入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系统,与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文献通借通还……这,或许是诸多市民选择“我嘉书房”的理由。
截至目前,“我嘉书房”共有开架图书18万册,这个百姓家门口的文化空间正让嘉定处处浸润书香。
除此之外,“我嘉书房”强调与读者的互动:阅读沙龙、微型展览、新书发布会、勤诵书画学堂、艺术大课堂、周周有讲堂、月月有提升、季季有情怀……一来一往中,书房的品质和读者的认同感同步提升。
近年来,嘉定依据区域发展、人口分布原则,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构建了全面覆盖、运作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即以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上海保利大剧院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中心馆,以12个街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以居村文化活动中心为支馆,以“我嘉书房”、百姓书社、农家书屋等为延伸服务点的服务网络,可谓书香满“嘉”,城市更添“文气”。
释放历史文化活力,绽放时代光彩
嘉定,古称“疁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来崇礼重教,素有“教化嘉定”的美誉。在这片土地上,既保存了诸如嘉定孔庙、南翔古镇、法华塔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与古代遗存,又新生了嘉定图书馆、上海保利大剧院、韩天衡美术馆等令人惊艳的文化地标……在嘉定,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历史感和摩登感并存交织。
诚然,嘉定文化的多姿多彩源于历史,更离不开人们生活的美好环境。
2014年,章阿姨从普陀区动迁到至南翔横沥河畔。“那时候,好多朋友都劝我把房子卖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章阿姨摇了摇头,“推开窗子往下瞧,河水发绿,河岸上是黑土堆,居住体验很不好。”
几年过去,随着横沥河环境整治的推进,水清了,岸绿了,景也更美了。
“天恩桥外夜潮平,渔唱时闻断续声。多少游人桥上立,爱看秋月一轮明。”古时,文人雅士在横跨横沥河的天恩桥上赏月吟诗;如今,像章阿姨这样的市民也喜欢在中秋之夜登桥赏月赏景。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大潮滚滚向前。横沥河之上,烟雨江南梦的夜景已成为一条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精品文化游赏路线。
让文化之美与自然之美交相辉映,再现古人描绘的和谐景象,在嘉定比比皆是。2018年,环城河步道内圈贯通,被评为魔都最美健身步道,成为网红打卡点;今年,横沥河人文水岸建设已启动;随着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练祁河沿岸也将同步进行提升……可以预见的是,充满人文魅力的古镇将与充满现代活力的嘉定新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十年很短,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奔腾的浪花;十年很长,足以让小小的树种破土而出,茁壮成材。不论是“以文化人”的上海保利大剧院,还是阅读从不打烊的“我嘉书房”,抑或是静静流淌的横沥河,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人们所魂牵梦萦着,共同构建起“人文嘉定”的精神家园。
杨玉洁
杨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