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定区群团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从5大方面17条改革细则对区内工会改革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创新机关人员使用机制
关键词:优化充实配强创新
在组织机构调整上,嘉定工会将对各工作部门的职能进行优化整合,形成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面向基层、上下衔接,服务便捷、扁平化管理的机构新格局。并且进一步理顺与直属事业单位的关系和分工,把区职工服务中心、区工人文化宫做实、做强、做优,更直接、便捷地服务职工群众的需求。
在区总工会领导班子的优化和配强方面,嘉定工会将按专、挂、兼干部各占一定比例配强领导班子,优化区总工会领导班子结构。并且建立起工会组织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之间领导干部双向交流制度,确保各方面优秀人才通过专挂兼的方式成为工会领导班子人选,把工会工作岗位作为增强干部群众观、锻炼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基地。
探索创新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机制也是改革中的亮点之一。嘉定工会将建立“2+1”机关工作人员使用机制(“2”是指工会机关专职干部和选派的挂职干部,“1”是指工会机关工作志愿者)。由组织部门会同区总工会,按照专业化、全职化要求,选派符合职位条件、有培养前途和专业特长的干部到工会工作。
充实基层力量也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嘉定工会将配备专职工会工作者在街镇总工会任职并兼任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负责人,为基层工会开展“上代下”工作提供人力保障。并根据街镇“小三级”工会建设需要配备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为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配备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基层工会“无人办事”的问题。
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
关键词:基层服务站重心下沉建章立制
要构建以职工为主体的工会工作体系,健全的基层工会组织体系是前提。嘉定工会将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职工入会方式,构建“区、街镇、村(园区)、企业”四级网络化组织体系。发挥街镇“小三级”工会组织作用,统筹协调区域工作资源,帮助解决下级工会维权服务、履行职责中的困难和问题。嘉定工会将通过做实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建立健全“上代下”维权机制和劳动关系调解组织,增强为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实效。着重实地实体型单位工会组建,以服务职工为工作重心,以会员满意为工作标准,促进“双实”工会的实质性运作。
此次改革中,嘉定工会还将和共青团、妇联联手,建立基层服务站,服务力量下沉,解决谁来服务、哪里服务的问题。通过在每个街镇建立若干基层服务站,每个服务站联系若干企业,做到“全覆盖、网格化”。区、镇总工会通过服务站直接联系服务区域内职工群众,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解决机构“倒金字塔”状况,让职工群众随时随地“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好事”。区、镇工会机关力量向一线倾斜,为职工提供教育培训、文化引领、法律援助、职工帮困等服务。制定志愿者管理服务办法,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志愿团、职工志愿团和心理服务专家志愿团建设,完善志愿者招募、配备、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增强工会机关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工作力量和专业水平。
在解决了服务的地点和人手的问题之后,嘉定工会将着力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解决怎样服务的问题。建立机关干部下基层蹲点、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服务站全天候回应职工诉求等工作制度,定期安排机关干部到街镇、园区、楼宇工会及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等蹲点,到服务站接待处理职工来信来访。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服务站将职工中发生的问题分类为一、二、三级,对应传递给村(园区)工会、街镇总工会和区总工会负责解决,做到“发现问题与落实解决同步,解决问题与监督办理同时”。
打造网上工作新格局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职工之家社会化发展
在互联网逐步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时候,嘉定工会在改革中也将互联网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依托“嘉定工会”微信公众号,建设“嘉定工会掌上服务系统”,向职工提供劳动关系法律咨询、调解援助服务以及工会各项服务功能的预约咨询。通过网络和手机,为广大职工群众提供一个24小时贴身服务的“网络职工之家”。同时健全完善“嘉定区工会网络管理系统”预警提示、资金监管、考核分析等“七大平台”,做实“嘉定区工会网络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心理服务、文化服务等“七大在线服务”,实现“管理+科技”和“服务+科技”,形成“内网抓管理、外网抓服务”的网上工会工作格局。
拓展工会工作社会化发展的路径也将是嘉定工会在改革中努力探索的方向。嘉定工会将为社会组织提供初期孵化、政策咨询、能力建设、人员培训、项目指导等集约化服务,形成“工会引导支持、民间力量兴办、专业团队管理、职工群众受益”的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在街镇层面重点扶持一批与工会工作相关、与职工群众贴近、与和谐劳动关系相适宜的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主要包括:职工生活服务类组织、职工文化服务类组织、职工技能培训类服务组织、职工权益维护类服务组织和劳资矛盾调解类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