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代起,弦诵不辍,风教之隆,冠甲江南。这样的嘉誉,嘉定担当得起。
位处上海西北的嘉定,建县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8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八百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教化之城”。
礼乐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新时代中彰显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崇德向善,形成嘉定独特的城市品格和气质。2012年起,嘉定区立足乡土人文特质,确立并启动了“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文化文明建设主题,先后举办了全国性的“礼乐文明与城市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公益道德论坛”等一系列学术性、群众性礼乐文明研究推广活动。
弘扬礼乐文明,并不只是一味复古。 《论语》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子并不认同礼乐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外在表达。 《孝经》 中说: “礼者,敬而已矣”,《礼记》 中说:“夫敬以和,何事不行”,孔子的观点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礼乐的施行,关键在于“敬以和”,也就是要以“敬”为先、以“仁”自期、以“和”为贵。
在嘉定,一系列“教化之城·礼乐嘉定”的活动并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是贴近民心、深入里巷。在嘉定举办的“市民礼仪培训工程”,迄今已举办礼仪培训近260余场次,培训人员近二万余人次,同时编印下发礼仪读本四辑共40万册。从机关到社区、从公务员到外来务工人员,不同背景的城市人群参与其中,初步形成了全区学礼、知礼、守礼的良好氛围; 而嘉定推广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构建起了区—镇—村三级诵读网络以及161个诵读团体,国学经典、诗文名篇被谱上新曲在市民中广为传唱。2014年4月,嘉定区举行“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嘉定区市民中华经典吟诵大赛,从启动以来,共有150个基层吟诵团、6000余名市民参与了基层选拔赛,做到了“团团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在全区营造了浓郁的中华经典吟诵氛围。
同时,2014年嘉定还成为上海市民文化节“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的主赛场。“中华经典诵读”作为嘉定创城工作的一大亮点,以市民中华经典吟诵团建设为抓手,推进诵读活动生动、广泛开展,引导广大市民在诵读经典,亲近传统中,养成礼仪规范和文明习惯,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以群文活动为主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依托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发掘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传承先贤俊彦的礼乐教化。同时在孔子诞辰、教师节、中小学开学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全城学子行笄礼、冠礼、开笔礼及尊师礼。此外,目前全区各基层单位已实现“道德讲堂”的全覆盖,面向不同层次市民,通过解读经典、传扬善举、评议德行、推举乡贤等形式,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四德”教育,激励市民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家训作为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载体,着眼发挥家庭教育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挖掘梳理望族先贤的家风家训,并结合时代精神予以注解阐发,另一方面在中小学中开展家训征集活动,展示家训背后的成长故事,推动好家风好家训成为社会道德建设和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构建形成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良风美俗。
嘉定也鼓励支持民间儒学发展,先后引入秋霞圃书院、国学传习所等民间儒学社团落户嘉定,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其活动纳入“礼乐嘉定”整体架构。这些社团已经出版了《国学微课堂》系列丛书、策划了孔庙古典婚礼、举办了“林泉高致”古琴音乐会。嘉定十分注重历史文化传承,成立了“中国字砖文化研究与保护中心”、举办“嘉定文派与明代诗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从优秀文化遗产中汲取营养,以接续传统的文脉,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文化资源,以推进文明城区建设。
国学大家钱穆曾经指出:“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弘扬礼乐文明的嘉定正在重现焕发历史文化的能量。这不仅是礼乐传“城”结出的丰硕果实,也是嘉定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的重要助推器。
为何弘扬礼乐文明能够为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呢?“礼乐嘉定”数年的生动实践揭示了答案。
嘉定近年来根据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要求,从彰显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传统文化作用的角度切入,开展“礼乐嘉定”系列活动。礼乐文化作为传统治国理政的核心要素和经略世道人心的主要途径,经过合理的扬弃和转换,古为今用,为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基础。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巩固文化根底。城市化不仅是经济社会的演进,也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嬗变,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所谓“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乐文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所在,也是我们砥砺前行赖以站稳脚跟的基石和依持。在嘉定未来城市化的进程中,若欲自领风标,不为浮云遮眼,则必以自新的礼乐文明自立,而后以其他文明的精华充实之。惟如此,最终实现的城市化才是有精神、有灵魂的城市化,才是有归属、有根基的城市化。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安顿世道人心。城市化应以人的城市化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首要在于“以礼乐化人”。面对城市化的纷扰,嘉定倡导礼乐文明的意义正在于使世道人心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自正常发挥其自有的能力,从而使社会得以有序运行,使万物得以化育生长,使城市得以发展演进。
弘扬礼乐文明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旧有的社会伦常、人际关系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瓦解和重构,新生的人际互动之道除了必须与发展了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之外,犹须保有既往的温情与慰藉,非此则无以消解城市化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亦会因此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礼乐之施行,因其秉持仁爱诚敬的原则而“感人深”、而“移风易俗易”。这是礼乐之作用于今日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所在;在当前嘉定城市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这也是礼乐文明最显著的当下价值所在。
经济繁荣、民生发展,文化复兴、道德重光,这些都是中华儿女“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今日的嘉定,正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新局面。要实现这一目标,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这些年,嘉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一整体发展机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抓手,积极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干劲和热情,在为地区发展作巨大贡献的同时,成功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发展。这使得精神文明建设能更好地服务于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功能完善、生态优美、治理有序、文化文明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更好地推进“教化嘉定”向“二级市”目标奋力前行,同时,为嘉定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