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教化嘉定”的嘉定,教育既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百姓的极大关注。与嘉定镇的中心城区住房兴建相匹配,1985年在居民住宅小区,上海市嘉定区桃园幼儿园呱呱落地,它占地面积8932平方米,目前设有一个总部和两个分部,形成一体两翼的办园格局,现为480多名学龄前幼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幼儿园。让孩子上桃园幼儿园,每年成为附近居民的期盼和心声。
30年的办学历程,让这所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内涵丰韵的幼儿园底气十足,充满生机,名声在外。桃幼连续四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是上海市示范性科学育儿指导中心,荣获嘉定区优质学校、区优秀教研示范团队、区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有品位,有术攻;教师中荣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上海市青年教师讲故事比赛一等奖等荣誉的并不鲜见,有人才,有智慧;幼儿中获得上海市幼儿“小青蛙故事赛”特等奖、一、二等奖的“聪明娃”也频频出现,有特色,有佳绩。
办园出佳绩,得益于幼儿园的办学新思维。在桃幼大放异彩中,“滋养天性、顺应儿童”的办园理念,是一道靓丽的“光源”。园长周卫倩说,学前教育是为幼儿全面成长奠基的教育,尊重科学的教育规律,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守幼儿全面成长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法则,是使幼儿在幼儿园得到健康、快乐成长的基本前提。多年来,桃幼在总结、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滋养天性、顺应儿童”的办园理念,事实证明,这个办学新思维,与教育规律相融,与幼儿身心发展相谐,与现代教育相衔,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和强大的生命力。
“滋养天性、顺应儿童”,是桃幼办百姓满意的优质幼儿园的“准绳”,也是兴幼儿成长的幸福伊甸园的“雨露”。
尊重幼儿:“滋养天性”的本体性前提
桃幼人对“滋养天性”的办学新思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许多教师在实践中认识到,天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幼儿成长的基因,教育要因势利导。而在“滋养天性”中,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成长性是最重要的。
戴隽老师曾在《孩子是船我是帆,做一名尊重幼儿的好老师》中指出: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有着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不同想法的鲜活个体,在每天的带班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经常说,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那到底怎样才算是对幼儿真正的“尊重”?
“一次公开教学中的特殊经历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思考”,《营救熊计划》是一堂尝试让幼儿运用“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的方法练习数数的集体教学活动。戴老师启发幼儿用“圈一圈”、“点一点”的方式来先目测一小部分数群,然后再接着往下数。大多数幼儿在数“迷宫地图”里树木时,用笔先画出聚集在一起的数群(几棵围在一起的树),再点一点,接着往下数。然而,有一个孩子东东却是特立独行,他只圈出了一棵树。“正当我想顺着环节往下走的时候,坐在底下的东东高高地举起了小手,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老师,请我,请我!’到底该不该在这个场合请他起来回答呢?只圈一颗小树的他会不会打乱整个活动的节奏呢?犹豫不决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的话出现在我的脑海:帮助不同层次幼儿在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使他们从容地从‘量变’到‘质变’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实实在在地发展。”于是,戴老师决定请东东上台,此时的他异常兴奋,告诉大家他只圈出一棵小树是为了能帮助自己在数小树的时候“不多数”、“不重复数”。“听了东东的话,我这才恍然大悟,多么有想法的孩子。虽然他没有用今天老师想要拓展的数数方法,但是他能迁移已有的封闭式数数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帮助自己数对,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的是在自己发展水平内的经验提升;他获得的是我给予他肯定鼓励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孩子和成人一样,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一个孩子,而是要把他们看成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表达欲望,尊重他们的发展需求。”戴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健康第一:“滋养天性”的主体性要领
把健康的幼儿养育提升到更健康的境界,这是“滋养天性”的必然要求。在桃幼,健康第一,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关注幼儿发展,首要的是关注幼儿的健康。为此,桃幼多管齐下:
一是开展健康教育。保健教师进课堂:结合季节、世界健康日,通过精心备课,进班组织孩子学习健康保健知识,让他们学会关爱自己和养成关爱身边人的良好习惯;设健康加油站:由三位保健老师在网站上开设博客专栏——“桃幼健康加油站”,组织家长参与博客,讨论、咨询孩子健康问题,宣传科学保育教养方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适宜的帮助;请专家坐堂会诊:幼儿园聘请了市、区专家来园为教师、家长作关于视力、肥胖儿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讲座,家长热情咨询,专家耐心解答,为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辟保健工作室:三位保健老师分别在三园开辟小溪工作室、丫丫对你说、星星工作室,定期坐诊门厅,解答家长询问,发放自己设计的健康宣传小册子和书签,为体弱儿、过敏儿家长指点教养方式,得到家长的一致肯定。
二是重视体弱儿管理。保研活动定期开展体弱儿研讨,内容有:肥胖儿运动方法、置换肥胖儿蔬菜、添加体弱儿餐点,制定体弱儿生活护理要点,在每周的班级“三位一体”保研活动中,将研讨重点加以落实和实施,形成全园上下步调一致,措施有效到位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安全教育,依据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结合保健工作实际,定期开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另外定期组织幼儿开展安全演习活动,如防火逃生、地震逃生、防入侵等,通过演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四是注重膳食管理。实行专题研讨活动,加强新品研发。桃幼的菜单均为学联公司提供,在每月营养分析的基础上,保健组在幼儿的午间点心上想方设法,每两周开展一次“点心制作分享会”,由点心师们轮流坐庄,从点心成品展示到基本操作、配方配料、制作等完善点心工艺,制作出幼儿喜爱的点心,这样做既平衡了营养分析,又提升了营养员的操作技能,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同时,以保育组长、食堂组长所管辖的班级和组室作为试点班组,不断优化操作行为,凸显引领作用。通过“一线法”,落实保健医生一日三进食堂(监控早上菜品验收、初加工和烹饪、下午看点心和洗碗)和五进班级(监控早锻炼、早点、午餐、午睡、午点)工作制,做到巡视观摩有记录、有分析、有建议、有总结。每月底,定期召开后勤工作反思会,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保健常态工作。
全面发展:“滋养天性”的引导性方略
立足尊重幼儿,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全面发展,是“滋养天性”的题中之义。为此,桃幼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准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开展的基本形式。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围绕“滋养天性,顺应儿童”的办园理念,桃幼教研组开展了“自主性游戏开展的实践与思考”研究课题,提出“主题产生”、“环境创设”、“材料提供”、“游戏观察和调整”等关注方向,让游戏更好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在研究中老师们发现,自然空间、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开展自主性游戏的重要特征。让幼儿与环境和材料充分互动,尊重天性,满足兴趣与需求,才能更好推动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共分为三大板块:即“身心健康”、“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幼儿园不再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割裂开来,而是更加关注心理情绪体验对身体运动的重要性。有的老师尝试通过运动活动来释放幼儿情绪,帮助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洋洋”稳定情绪,打开心扉,融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如操场小飞人——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1,2,3木头人——在体育游戏中循序渐进;和你手拉手——让快乐情绪得以延续。
小班幼儿对于周围世界中新奇的事物、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很自然而然的去感受和关注事物的联系、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指南》精神引领下,桃幼老师们经常带领幼儿接触大自然,和他们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引导幼儿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一起做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幼儿逐渐在观察感知、操作尝试中开阔了眼界,发展了观察、思维、操作和创造等能力,更激发了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桃园纪事 幼儿午睡精细化管理“三步曲”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也有人说,细节看出内涵。
这些话都有道理。以“滋养天性”为“守则”的桃园幼儿园,在幼儿午睡这个看起来非常细小的环节上,也能反映出充满办学新思维的人文关怀。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午睡,司空见惯。不过,在桃幼,幼儿午睡是一件大事,攸关幼儿健康,于是,这也成了教师花大力气攻关的课题,曾开展了“小班幼儿午睡的精细管理”论坛活动,老师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归纳了幼儿午睡精细化管理的“三步曲”。他们一致认为要想将小班幼儿的午睡管理做好、做到精细,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午睡前的精细管理,如应保证午睡室温适合幼儿午睡,要使幼儿养成睡前小便的良好生活习惯,注重幼儿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是午睡中的精细管理,如午睡室空气要及时更新,时刻关注每个幼儿的冷暖,同时要关心班上的特殊儿童。第三是起床后的精细管理,如要提醒幼儿起床后小便、喝水、整理衣物“一个都不能少”,另外还要做好午睡间的通风、消毒等。
幼儿午睡的“小事”被关注,“课题”被放大,正反映了桃幼对幼儿“健康第一”的“责任意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良好发育的“维权职责”。而这种“意识”和“维权”,与桃幼倡导的“滋养天性”的办学新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心语 “滋养天性”的教育学追寻
■周卫倩
要把教育办好,首先要把握教育的走向,就是要踩好点。
在桃园幼儿园办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滋养天性,顺应儿童”,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对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的虔诚。因为我们明白,教育要走得远,首先要走得正。
“滋养天性,顺应儿童”,是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诠释,也是我们对幼儿的认知,更是我们对肩负使命的认同。“滋养天性”,尊重幼儿本位,坚持幼儿立场,维护幼儿权利,发展幼儿身心。因为天性客观存在,不可违。
同时,教育又不是被动的,它可以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滋养,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滋养,有阳光雨露,有肥沃土壤,有潺潺溪水,而学前教育的保教结合,正需要滋养的正能量。
为幼儿的未来着想,“滋养天性”的教育之路会更宽更广。
(作者为桃园幼儿园园长)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