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蜜::
各位听众,观众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田蜜。欢迎各位来到“我爱我嘉2021民生系列访谈”的节目现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10月15日起,嘉定区新闻办、区融媒体中心联合委办局、街镇,推出“我爱我嘉”2021民生系列访谈节目,围绕嘉定新城新一轮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十四五开局等话题,与市民深入交流。我们的直播访谈将通过FM100.3嘉定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嘉定”APP客户端、微信视频号”嘉视频JCMC“、新华财经,音视频同步直播。欢迎下载、关注“上海嘉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参与网络留言、互动。本次活动由上海农商银行、嘉定城发集团特约支持!今天我们聚焦的是市民非常关心关注的嘉定民政事业发展话题,有请访谈嘉宾:嘉定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志坚,有请赵局长。
欢迎赵局长二度作客我们的访谈节目,今天现场有十几位市民参与访谈互动,节目的过程当中,他们带着疑问、困惑或者是意见建议来的,在节目直播的过程当中,也请您跟他们做一个现场的回应。除了现场的互动之外,我们还将今天的整场访谈通过音视频在网络同步直播,一方面展现嘉定民政事业发展的同时,同样请赵局长在线上解答广大网友的疑问或者是困惑。首先欢迎您作客“我爱我嘉”节目。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马上嘉定区第七次党代会就要召开了,首先请您给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五年来嘉定民政事业的发展吧?未来五年,嘉定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聚焦在哪些方面?
-
赵志坚::
近年来,嘉定区民政事业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和市民政局相关工作要求,紧扣群众关切,聚焦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和社会公益、基本社会服务等重点工作,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实现了“兜底保障全覆盖”“养老事业大提升”“社会服务有成效”“制度保障更有力”的目标, 圆满地完成了“十三五”的各项任务。
“十四五”期间,嘉定民政事业将紧紧围绕“加快打造创新活力充沛、融合发展充分、人文魅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目标,精准对接基层所盼、群众所需、民心所向,重点聚焦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全面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格局。在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征程中,努力体现民政工作的“高度、速度和温度”,具体来讲就是要着力做好“四张网”建设。一是提升幸福养老优质均衡,扎好社会福利“保障网”。二是深化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筑牢民生福祉“兜底网”。三是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编织社会组织“服务网”。四是推动社会服务提质增效,构筑整体联动“全域网”。这是我们“十四五”的发展目标。
-
田蜜::
我们简单了解了“十四五”期间重点努力的方向,养老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今年《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了,多年来,嘉定无论是在公积,或者是规范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个《条例》的正式实施,对于嘉定民政而言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呢?
-
赵志坚::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不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融合,医养、康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具体来讲,就是抓好“三个增”:第一个“增”是“增量”,着眼于全覆盖织密网,全区养老服务主要指标在量上有明显突破。比如说,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300张,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450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片区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超过36家,社区长者食堂增加到12家。第二个“增”是“增能”,着眼于提质求精,实现养老服务从“有”到“优”。比如说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养老服务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以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三个“增”是“增效”,着眼于活力可持续,让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打造1--2家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商标品牌。
-
田蜜::
您提到三个“增”,增能、增量和增效,其实民政条线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社会救助,这会体现城市发展的水平,以及社会的温度。在“十四五”期间,我们如何织密这张保障网呢?
-
赵志坚::
“十四五”期间,嘉定将进一步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从以“救”为主向“救”“助”并重转变,以提升被救助者的能力为重点,注重提高各类困难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推动社会救助由简单的生活补助转向发展型救助。二是实现从政府为主到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与社会充分参与的协同救助网络转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推进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弱有众扶,精准救助。我们还将继续引入商业保险作为补充,针对困难群众实际,提供多样化保险服务。三是实现从政策分散供给向需求导向基础上的综合服务转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困难群众需求综合评估体系,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关注不声不响的困难群体,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实现应助尽助。
-
田蜜::
实现应助尽助,非常好。刚刚我们讲到了“十四五”期间各条线主要推进的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就民政各项具体事项展开话题。说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可能大家的“急难愁盼”非常个性化,各不相同,节目开始执勤,嘉融媒的记者走上了街头,就嘉定民政事业的发展,大家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是我自己的“急难愁盼”在哪里,我们首先通过一个小视频短片了解一下,请工作人员播放海采视频。
(播放海采视频)
通过3分钟的视频短片我们了解到非常多的信息,大家纷纷就民政事业发展有什么真知灼见,建设性地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我们会做一一的回应。
一位叔叔给我的印象最深,他做了一个高度的概括,养老是个大问题,我们都知道上海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的社会,我们想了解一下嘉定区老龄化率怎么样?大家都非常关心在养老院床位够不够?养老相关的配套供给设施能跟得上吗?
-
赵志坚::
截至2020年底,嘉定共有户籍人口67万多,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3万多,老龄化率达到34.9%,老龄化率是比较高了,高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目前,全区养老服务设施按照专项规划有序推进落实,基本形成了区-镇-社区-社会力量共同发展的多层级、互补型养老设施格局。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2家,床位9680张,占老年人口的4.1%,位居全市前列,总体来说并没有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同时,我们以全面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在亲情的陪伴中安享晚年,年内将新增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新增4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新增23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新增25个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新增30个社区老年人示范睦邻点。通过以上设施的建设,不断推进完善城市化地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地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
田蜜::
您刚才讲到了城市地区,养老服务的网络以及设施还是比较完备的,您也提到了我们会继续规划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地图,说到农村地区,大家应该比较了解嘉定农村地区地域面积非常广,大家居住也比较分散,基础设施会相对薄弱一些,在这里我要追问一句,农村地区的养老工作如何来做?
-
赵志坚::
农村养老方面,嘉定还是有一定基础的,我们嘉定是全市村办养老机构的发源地,我们是最早有村办的养老机构。目前为止,我区共有村办养老机构7家,村办长者照护之家5家,村级养老床位占区床位总量四分之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养老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农村养老,我上次作客的时候就讲过“老”“远”“散”“弱”问题,这些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推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更加充分、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围绕镇有“院”,镇里面要有养老院、片有“所”(日托所)、村有“室”(老年活动室)、组有“点”(示范睦邻点)的设施网络要求,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我们提出,原则上每个保留保护村在新一轮乡村规划中均应加入具备日托、助餐、医疗等功能的为老综合体项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新办长者照护之家。积极推广“家门口一站式”的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今年,工业区三里村就打造了一个村级社区老年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包含日托、助餐、医疗等一站式、多层级的养老服务。南翔镇在新丰村新建了一个农村版本的“康养社”,把医养结合服务送到农村老年人的家门口,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今天正好南翔镇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在,可以请他具体介绍下有关情况。